一、 前言
臺灣偏鄉多重山峻嶺,道路條件不佳,加上人口稀少,傳統客運難以營運,造成當地民眾就醫、就學、通勤、洽公及生活上諸多不便。為落實偏鄉行的正義,政府近年來除投入相關經費改善偏鄉道路外,也從使用者角度思考,以人為本,辦理監理下鄉服務,同時推動幸福巴士,運用多元、彈性之運輸方式,深入偏鄉的每個角落,目前已通車46個偏鄉,共108條路線推動,使偏鄉地區公路公共運輸涵蓋率由105年70%,提升至109年88.33%,已逐漸補足偏鄉民眾最後一哩行的需求。 二、改善方式及成果(105-109年)
(一)改善偏鄉道路安全 ■ 省道建設部分:已投入約100億元,辦理路面改善、明隧道施設、邊坡及路基修復等道路工程,維護用路人安全。 ■ 補助型計畫部分:投入約85億元,推動「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(公路系統)」及「前瞻基礎建設-提升道路品質(公路系統)」等2項計畫,協助偏鄉道路達成區域均衡,完善整體路網及提升道路品質。
(二)行動監理服務到偏鄉 因應偏鄉民眾監理洽公不易,辦理監理下鄉服務,透過跨機關、跨域方式,協助偏鄉民眾受理包含機車輔導考照、註銷號牌繳回、安全駕駛、道安酒駕關懷與無照駕駛宣導、汽燃費宣導及繳納、數位體驗等監理等服務,109年共辦理753場次偏鄉服務,超過4.9萬人參加。
(三) 幸福巴士推升公共運輸 推動幸福巴士整合服務,透過3大公共交通運輸高鐵、臺鐵與國道客運,以及公路客運、市區客運和計程車等傳統公共運輸系統,可滿足一般人需求,成效不錯,但在偏鄉的最後一哩民行服務需要推動幸福巴士來補足,改善偏遠地區聯外公共運輸可及性: ■ 幸福巴士:營運主體以縣市政府或鄉鎮公所為主,少數委託客運業者或計程車業者,以定班定線之營運模式為主,亦搭配預約式服務,已通車50個鄉鎮區、140條路線(含35個偏鄉,80條路線)。 ■ 幸福小黃:營運主體以計程車行駛部分公車路線,並可彈性增加繞駛,服務站牌週邊1公里範圍,營運多採定班定線,並輔以預約式服務,已通車52個鄉鎮區、104條路線(含11個偏鄉,28條路線)。 ■ 試辦噗噗共乘:自107年起在臺東縣延平鄉、花蓮縣卓溪鄉、萬榮鄉及富里鄉,導入科技平臺,結合在地自用車輛與司機資源,透過乘車媒合服務中心預約管道,安排車輛提供在地共乘載客服務;新竹縣尖石鄉公所亦於109年12月起自行辦理噗噗共乘,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。 三、精進策略—幸福巴士2.0整合示範服務
為更有效運用資源並持續精進偏鄉運輸服務,推動幸福巴士2.0整合服務,並擇定屏東縣滿州鄉為示範地點,具體策略如下: ■ 法規鬆綁:已於109年11月27日修正發布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》,開放個人或社會團體成立市區汽車客運業及5人座小客車營運,讓民間白牌車合法經營偏鄉客運服務,增加參與偏鄉公共運輸服務彈性。 ■ 善用科技平臺:將相關車輛資源整合至統一調度平臺,串聯預約及媒合,提升營運效能。 ■ 強化資源整合運用:由交通部整合幸福巴士、衛福部長照交通接送服務、教育部學生教育優先區及原民會職業輔導訓練等資源統籌運用,並提供交通服務單一窗口。 ■ 擴大導入民間資源參與:輔導屏東當地社團「一粒麥子基金會」成立市區汽車客運業,成為全國由輔導社會團體成立市區客運業首例,讓服務更在地化。 ■ 結合企業公益回饋:由中華航空及長榮航空公司以企業社會責任(CSR)捐贈無障礙中巴加入服務並提供相關營運費用補助;另由鼎漢公司建置預約平臺、寶錄公司捐贈車機與驗票機、文藻大學協助駐點人力等,期未來有更多企業共同響應,與政府共同改善偏鄉交通。 四、結語
落實偏鄉行的正義,是政府既定的政策目標與施政方向。未來將持續統整各部會及民間資源,共同合作改善偏鄉公共運輸服務,並複製推廣幸福巴士2.0,期偏鄉交通能夠因地制宜符合在地需求,並永續營運服務,讓通行有愛無礙。
主文來源:行政院_新聞傳播處
ECDA資料中心編輯
Comentários